郎平也没想到,央视这次专访,朱婷仅一句话就让自己实现口碑暴涨

2025-10-18 22:22
2 阅读

图|不笑 没有郎平,可能就没有如今的中国女排! 但从巅峰滑向质疑漩涡,往往只因一次赛场失利。 当初,郎平被推上风口浪尖,“下课”声此起彼伏,最终只能悄然退出公众视野。 谁也没想到,多年后,她亲手培养出...

图|不笑

没有郎平,可能就没有如今的中国女排!

但从巅峰滑向质疑漩涡,往往只因一次赛场失利。

当初,郎平被推上风口浪尖,“下课”声此起彼伏,最终只能悄然退出公众视野。

谁也没想到,多年后,她亲手培养出的弟子朱婷在一次访谈中的一段话,竟让她的声誉重新焕发光芒……



郎平藏满非议的执教路

回顾郎平执掌中国女排教鞭的岁月,宛如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荣耀与压力交织,掌声过后紧随的是无尽争议。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她率领球队勇夺金牌,举国沸腾。

人们称她为“铁榔头”,视她为中国女排复兴的灵魂人物。

然而到了2021年东京奥运会,队伍小组赛折戟沉沙,舆论瞬间翻转。



网络空间充斥着对她的指责,有人说她“思想僵化、战术落伍”。

有人翻出旧账,质疑她的国籍归属,甚至扣上“不够爱国”的帽子。

还有人批评她在用人上固执己见,坚持启用经验丰富的老将。

铺天盖地的负面言论如潮水般涌来。

可很少有人记得,她曾为这支队伍倾注了多少心血与坚持。



为了全程参与集训和比赛,她一再推迟自己的膝关节手术。

坐在场边指挥时,疼痛让她紧握扶手、额头冒汗,却始终一声不吭。

东京奥运结束后,她主动递交辞呈,希望就此退居幕后,安度一段平静时光。

但外界的责难并未因此停歇。

有人说她是“甩担子走人”,也有人说她“拿完荣誉就离开”。

只有真正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清楚,当年她接手时,中国女排正处于青黄不接的低谷期。

正是她一点一滴重建体系,悉心打磨阵容,才把朱婷、张常宁等年轻选手推向世界舞台中央。



她引入的现代化训练理念和国际视野,使中国队重返世界一流行列。

可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一次失败足以掩盖所有过往功绩。

那些辉煌成就,在失利面前仿佛成了无法洗清的“过错”。

而单论朱婷的成长轨迹,郎平的作用无论如何都无法抹去。



朱婷的成长,离不开郎平的力挺

2013年,年仅18岁的朱婷初入国家队。

虽然身高出众,但技术粗糙,连基础传球都难以稳定完成。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她难堪大任,建议教练组放弃培养。

唯独郎平坚信不疑,她从这个瘦高女孩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潜力。



她亲自陪朱婷加练,从扣球动作到战术意识,逐项纠正、反复锤炼。

当朱婷遭遇伤病困扰时,郎平比任何人都焦急。

她动用资源联系顶尖医疗团队,全程跟进康复进程,确保恢复质量。

2016年里约奥运会,朱婷一战封神,荣膺MVP,成为中国女排的核心支柱。

鲜为人知的是,在关键战役前夕,因连续失误导致心理崩溃,朱婷整夜失眠。



是郎平敏锐察觉异常,悄悄发去一条鼓励短信,并握住她的手轻声安慰:“别怕,有我在。”

后来朱婷远赴土耳其联赛征战,面对异国环境与高强度竞争,屡遇瓶颈。

郎平仍时常主动联系,帮她分析对手打法,调整心态状态。

这些年,朱婷斩获世界杯MVP、欧冠冠军等多项顶级荣誉。

从河南农村走出的普通姑娘,成长为全球排坛公认的“Zhu Divine(朱神)”。



但无论走到哪里,接受多少赞誉,她在采访中始终强调:“没有郎导,就没有今天的我。”

在央视《体坛零距离》推出的特别节目《跨时代对话》中,主持人问她:“处于低谷时,有没有人给予你支持?”

朱婷眼眶瞬间泛红,随即掏出手机,一字一句读出了那条保存多年的短信内容。



“我的徒弟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但你是最优秀的那一个。”

“希望你能够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发挥自己的实力。”

短短两句话,字字深情,触动无数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风向悄然逆转,曾经的攻击者纷纷沉默或致歉。



一句话扭转口碑

越来越多网友开始反思:原来郎平从未远离队员,而是以另一种方式默默守护。

她对中国女排的情感之深,远超外界想象。

或许郎平自己也未曾预料,当年为安抚爱徒情绪随手发出的一条信息。

会在多年后的公开场合,成为重塑公众认知的关键转折点。

事实上,这些年来她为中国排球事业呕心沥血,从未索取任何回报。



经她亲手调教出来的,不只是朱婷一人。

还有张常宁、袁心玥等一批批优秀运动员。

许多队员退役后选择投身教练岗位或体育管理领域。

将郎平的理念延续下去,正如她所说——“徒弟遍布世界各地”。

每一位出自她门下的选手,都在各自岗位上传承着拼搏精神,持续发光发热。



这一次朱婷的真情流露,不仅是为恩师正名。

更让人们意识到,所谓的“女排精神”,并非空洞口号。

它是教练与队员之间的彼此信任,是困境中的相互扶持,是跨越时间的薪火相传。



结语

郎平的付出,不该被短暂的失利和片面的声音所遮蔽。

朱婷今日的成就,就是对她最好的致敬。

那份深厚的师徒情谊,才是中国女排真正的精神内核。

这样一支有温度、有传承的队伍,理应赢得所有人长久的尊重。

分享文章

评论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