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跑者阿卜的Vanlife人生
印象中,崇礼的冬季因滑雪盛名远扬,却容易忽略这里在暑期也是一处避暑胜地。沿着太武滑雪小镇的车水马龙一路深入,直到度假酒店居住区的边缘,车流逐渐稀落,喧嚣被抛在身后。接近玉石梁脚下,一辆白色的厢式货车旁...

印象中,崇礼的冬季因滑雪盛名远扬,却容易忽略这里在暑期也是一处避暑胜地。沿着太武滑雪小镇的车水马龙一路深入,直到度假酒店居住区的边缘,车流逐渐稀落,喧嚣被抛在身后。接近玉石梁脚下,一辆白色的厢式货车旁边,阿卜正撑起一顶露营天幕。“你们来了。”他抬头与我们打了个招呼,笑意一闪,又继续将地钉敲进土里。
![]()
崇礼刚入秋,气温便落在25℃上下。天晴时紫外线比较强,风雨一来就立刻进入打冷战模式。这顶天幕,是阿卜特意为朋友支起的遮蔽。还有一大块羊肉和新鲜蒜苔,这是阿卜准备为我们烹饪的家庭风味菜。
阿卜没有刻意收拾造型,微卷的头发随意在脑后束成发髻,速干短袖与短裤配着一双拖鞋,在营地前后忙着。然而浓密的眉毛、深邃的眼神、小麦色的肌肤与结实的身形,已是极具辨识度的标记。
阿卜,全名阿卜杜拉·阿卜杜热合曼,来自新疆乌鲁木齐。两年前,他为了越野跑训练,离开城市,搬进崇礼的山林,这辆白色依维柯便是他的家。车中栖居,山上奔跑,这绝对不是越野跑者们典型的生活方式,却是阿卜深思熟虑、深切热爱的日子。
午餐时间,羊肉炒蒜苔被端上桌,用“皮牙子”和“辣皮子”爆香过后,这道菜吃出了大盘鸡的滋味。置身于崇山之中,眼前是崇礼的绿,口中是乌鲁木齐的香,此刻的惬意显得那么顺理成章。
撰文|开开
编辑|谷子
设计|天宇
图片来源|户外探险 OUTDOOR
· 本文为《户外探险》原创内容 ·
· 刊载于《户外探险》杂志2025年9月刊 ·
OUTDOOR
01
从健身房到山野奔向纯粹的喜欢
在越野跑进入他的生活之前,阿卜的运动足迹大多停留在室内。从中学时期开始,阿卜就跟着长辈学做力量训练,模仿着他们举铁、推杠,以健美的目的,把身体一点点练得更强壮。直到2019年,他第一次踏上三峰越野赛的赛道,这才让他的运动轨迹彻底拐了一个弯。
那正是北京的隆冬12月,大觉寺背靠的鹫峰,雪地冰面与坡道交织。没有接触过任何越野跑训练,阿卜只凭着健身打下的体能底子一路硬闯。出人意料地,他在雪地里跑得酣畅淋漓,最终以3小时30分完赛——对于初次参赛的新手,这已足够惊艳。但更深的收获来自内心:那种在山里呼吸、奔跑的状态,让阿卜立刻意识到“原来我喜欢在山里跑”——说不清具体哪里好,就是“纯粹的喜欢”。
热爱的门缝被推开,阿卜一个猛子扎了进去。他开始主动搜集比赛信息,琢磨越野跑文化与训练方法。与很多爱好者不同,他既不盲目地埋头狂跑,也不依赖教练指导,而是依托自己体育教育的学习背景,相信运动表现必须有坚实的理论支撑。人体结构、运动健康、营养补充,他都逐一钻研,并将这些知识融入训练方法。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既是跑者,也是自己的教练——制定周期化训练计划,分配强度与恢复,细致分析每一次训练的数据与感受。
即便如此,越野跑的本质依旧是挑战与未知的叠加。天气、地形、身体状态、临场情绪——任何一个细节,都足以改变终点的模样。
![]()
2022年的崇礼168百公里越野赛,是阿卜记忆最深刻的一场比赛。雨从午后悄然落下,天色愈发阴沉,路面泥泞,雾气在山间翻涌。那时的他经验尚浅,脚下只是一双路跑鞋,显然难以应对这样的路况。
“那天的路又湿又滑,而且全是斜面道路。”阿卜回忆,“我穿着路跑鞋,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可即便这样,我每跑一会儿就会滑倒在路上,短短几公里,我几乎是‘啪啪啪’地摔着过来的。”湿滑坡路之后,赛道进入几乎垂直爬升的路段,这更是走一步退两步的升级难度。为了避免滑落,阿卜双手不得不死死攀住荆棘,直到被满手的细刺扎得生疼,才终于抵达山顶。
“越野跑本身就是极限运动。既然选择了它,就要接受它的全部考验。”阿卜解释说。他早已接受艰难是必然的事实,但挑战总是难以预料,当身体和意志被摧残,人难免会崩溃、动摇,会产生放弃的念头。每到这种时候,他总会听到心里的声音:“阿卜,你能做到,你可以继续下去。”正是这句话,让他不曾停下脚步。
那是一次彻底的消耗,也是一场由雨水、泥土与荆棘共同完成的洗礼。17小时50分钟后,阿卜带着满身的疲惫和伤痕冲过终点,比去年同一场赛事缩短了近半小时。这不仅是成绩上的进步,更像是与山野达成的一次和解。
![]()
越野跑带给阿卜的面孔,并不总是如此严峻,它时常赠予他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极致体验“心流”。那是一种身体与意识完全契合的状态,反应敏锐到极限,能量像泉水般源源涌出。“就是那种特别有劲儿的感觉,觉得自己还能再干!吃什么都能消耗掉,上坡不累、腿不酸,下坡还能飞快。”阿卜笑着形容。
在这样的状态里,每一次呼吸都稳定而轻盈,每一步都精准落地。在逐渐加速的后半程里,阿卜一个接一个地超越对手,每超过一个人,他甚至会轻拍对方肩膀,笑着说句“加油”,再悠然地完成超越——是一种礼貌,也像是调皮的心理战。“对方一看就会觉得:完了!这个人状态这么好,我肯定追不上了哈哈哈!”阿卜笑得很坦率:“但那个时候我是真的很快乐,很轻松,不是装出来的!”
奔跑时山间的空气,像是能带走体内的疲惫,进入心流中的阿卜,每一步都像踩在空气般轻盈,起伏的山脊仿佛成了身体的延伸——他仿佛与山融为一体。
OUTDOOR
02
把家搬到车里 把车开进山里
崇礼,是地图上因冬奥会被更多人记住的名字。这里四季分明,空气稀薄清新,海拔稳定在1300~2100米之间,土路、碎石路、技术型路面一应俱全。自从接触越野跑,阿卜对崇礼的好感就不断累积,这里是他心中的理想训练场。只是很长一段时间,这份憧憬停留在想象里。
直到2024年,工作变动让他重新审视生活。“我那时候觉得,在北京已经没有理由再待下去了。”他开始认真想:如果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该去哪里?答案呼之欲出:崇礼。
![]()
“作决定之前,人总会经历一段心理建设。”阿卜说,“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但真正下定决心,就在一瞬间。”2024年5月,他从北京搬到崇礼,清空房子,把全部生活压缩进一辆厢式货车,沿着盘山公路驶向海拔1700米的山谷。
“在这里生活,训练太方便了!”为了成为更优秀的越野跑者,阿卜将生活完全交给山林与训练表。训练采用周期化方式,每个周期有明确目标,从耐力积累、最大摄氧量提升到专项速度强化,每五周一个循环,安排得严丝合缝。
上午是他雷打不动的训练时段。清晨醒来,喝一杯热水,背上水壶空腹上山,两个小时的奔跑在林间呼吸与脚步声中展开,坡道、转角、起伏,全都刻进身体记忆。回到车里做饭、休息,再开始第二轮训练:高强度间歇或扎实的爬升,直到双腿“烧”起来才罢休。
午休是恢复必需,下午的节奏会慢下来:处理工作、清理装备、看山发呆,或干脆再进山走走。夜幕降临,他抬头看满天星空,看山谷轮廓和远处的人间烟火,直到睡意如同山间雾气,慢慢将他笼罩。
![]()
这一切生活的容器,是那辆被他改装成家的依维柯。起初只是为了训练方便——能随时出发、随时休息,在进山持续训练的三四天里无需频繁往返。车辆到手后,他亲自动手改装,一步步让它满足各种功能需求,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性格。
“打开后车门,左侧是厨房模块。”阿卜详细地展开介绍,可拉伸灶台旁是调料区,训练补给用可开合搁板收纳,防止颠簸掉落;右侧是工具模块,冰箱和水箱整齐排列,角落里的抽水机轻松实现“一键出水”;再往里是卧室模块,一张单人床比想象中宽敞,衣橱按功能分成九宫格,头顶的多功能编带上,任何想挂的物品都可以灵活安排……
阿卜曾把改造好的房车分享在网络,却被笑称为“最糙房车”,让他哭笑不得。这个从西方传入的“Vanlife”概念,最初源于吉普赛人“带着房子上路”的想法,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却往往是精致、豪华的模样。在阿卜看来,Vanlife不等于外表光鲜,而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用最基础的材料,不做多余装饰,每一寸空间都服从于方便和高效的原则——哪怕外观不讨好镜头。
“我不是为了Vanlife而Vanlife,而是在追求理想生活的过程中,它自然地融合进来了。”
这样的房车,对阿卜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他的朋友和家人并不完全理解,朋友觉得这样生活太辛苦,父母担心安全性,他却笃定这是自己“打10分”的生活。“每天早晨阳光透过车窗照在脸上,推开车门是带着雾气的清晨;训练完很累,回头一看夕阳就在身后,照得身上暖暖的;夜里看山谷的人间烟火,抬头是满天星斗……这一切让我踏实、放松。”阿卜反问,“大自然能治愈你的心灵,让人安静下来。这样的生活,难道不美好吗?”
![]()
不间断的山中训练,让阿卜的越野跑实力更加精进。对他来说,成绩只是表层,更重要的是身体的反馈、呼吸的稳定、下坡的控速、恢复的速度,这些变化,比数字更有分量。
在众多赛事中,崇礼168百公里是他的“A级考场”。因为每年的路线和爬升差别不大,能让他直观对比出实力的变化。今年,他跑出了13:51:08的更好成绩,获得男子组第12名。冲过终点时,突然听到有人喊:“阿卜!”
人群中是他的老乡老彭,他从县城专程赶来,手里一只馕、一把烤肉串,在终点等了两个多小时。“我当时真的不好意思,也很感动。”阿卜笑着说。他捧着馕和肉串留影纪念,又把一部分美食给围观的观众们,那一刻,疲惫、惊喜、热情、幸福感和烟火气交织在一起,终点变成了一个热闹的餐桌。
他感动于老彭的挂念,也欣喜于自己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如果把它当作奖杯,那是比任何奖杯都珍贵的奖杯。”阿卜说,“它是鲜活的,也是温热的。”
OUTDOOR
03
将热爱变成事业扎根在山里
表面上,阿卜的生活像是与世无争:山里训练、房车栖居、比赛奔波。但在这份“避世”的表象之下,他正在把热爱变成事业,把事业扎根在山里。
他正在筹划几件事:面向青少年的越野跑教育与赛事组织,以及越野跑赛道的修缮与设计。对他来说,这并不是简单的兴趣延伸,而是一种责任感:既要培养更多有潜力的年轻跑者,也要让他们真正理解越野的文化和精神。
![]()
做青少年项目的念头,源于他同时具备的能力与意愿。运动与训练的知识储备、与孩子们相处的耐心与方法,再加上在青少年越野队的运营经验。“青少年教育这项事业,是需要一个对的人去做。要既能胜任,又愿意投入。”阿卜解释说,“我可以把越野的乐趣、安全知识和尊重自然的态度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在山野中得到成长。”
而修赛道的事业,更像是一种长线投资。“人总不能一直跑在牛马踩出来的畜道吧?”阿卜说。他见过国内外的顶级赛事,知道真正好的赛道该是什么样:既要避开割腿的草与挡路的树枝,又要保留山野的美感,让跑者在安全、流畅的路径中获得愉悦感。即便眼下国内还没太多人认识到这种需求,他也不急。“等越野市场成熟了,就会走向这个方向。我做的,就是提前把路铺好。”
都说崇礼是“雪国崇礼户外天堂”,在阿卜的眼中,崇礼是“雪国”没错,但“户外天堂”这部分,还可以更好。“这就是我想在这里作出的贡献。”他想要的,是那种能留下痕迹的贡献:让更多孩子在安全、科学的引导下认识山野,让赛事在优质的赛道上流畅运行,让崇礼“户外天堂”的名声,在四季中闪光。真正值得被称作“里程碑”的成就,必须是能对别人产生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人们说,这是阿卜的杰作。”
在实现这个里程碑之前,他并不执着于个人成绩——“速度和成绩都是顺便的。”
OUTDOOR
03
尾声
我们就这样与阿卜度过了一个完整的下午。时而下雨,我们围坐在他搭起的天幕下喝热茶;时而天晴,我们起身站在光里。时间缓缓流淌,直到暮色沉下山谷。对我们,这是生活中片刻的静谧;对阿卜,这只是新一轮训练前的休止符。那个俗套的问题还是问了出来:“一周六练,全年十一月无休,就这样住在山里,你真的不会觉得枯燥吗?”
![]()
阿卜笑着,讲起了“拔蘑菇”的故事。夏秋之际,崇礼的松林里会冒出巴楚菇。蘑菇根部中空,每次拔起都会发出轻脆的“啵”“啵”“啵”的声音,像是一种大自然的互动。他就伏在松针之间,一颗颗搜寻蘑菇,玩得忘记时间,直到篮子装满。下山时,再送去老乡老彭的新疆菜馆,用新鲜蘑菇翻炒拌面,香气里混合着山野的气息,仿佛能把整片林子的新鲜吃进肚里。
原来在阿卜的眼里,日复一日的山野训练,处处有“柔软的口子”。他指向远处的树木:“它们看似不变,但每一阵风吹过,形态都会不同。就像我每天上山,我的脚步、风景、挑战都在变化。它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千变万化的,所以我能一直享受其中。”
而真正让他留恋的,是那些奔跑中的瞬间。
“我跑在山脊上,双手张开,风吹过我的毛发,痒痒的。林间秋叶随风飘落,脚下铺满金色。抵达山顶转身回望,一望无际的山野展开在眼前。在这种时刻,我就是非常享受,也清楚地知道——这份世界的美妙,是越野跑带给我的。”
![]()

这,也是你向往的Vanlife生活吗?


![]()
![]()
![]()
![]()
![]()
![]()
![]()

评论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