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东:跑步不只是迈开双腿,是让我们重新张开热爱生活的翅膀
上海马拉松本月30日就将鸣枪。作为每届“上马”赛前的“热身”,“上马加油站·跑友沙龙”今天下午在安利体验馆·美好剧场举行。“上马加油站”来到第十个年头,今年第一次把一位音乐家请到台上。在“美好剧场”里...
![]()
![]()
上海马拉松本月30日就将鸣枪。作为每届“上马”赛前的“热身”,“上马加油站·跑友沙龙”今天下午在安利体验馆·美好剧场举行。“上马加油站”来到第十个年头,今年第一次把一位音乐家请到台上。在“美好剧场”里,著名钢琴艺术家孔祥东坐在灯下,像老朋友一样,普通话里不时穿插几句沪语——轻松、亲切,掌声一阵阵。
上马将近,仿佛这座城市的脚步也快了起来。场外,跑者们谈配速、谈训练计划;台上,孔祥东聊起了他的“起点”。
“我这辈子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去跑步。一直是‘拿手指在跑’,从没想过‘用脚去跑’”“五十岁那年,我照着镜子对自己说:这不是我想要的样子”……那一天,他还没跑鞋,穿着一双很重的皮鞋,从上海图书馆到城隍庙,再走回去。累,但开心——很久没这样“走到街上去”。第三天,他给自己写下一句:“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生命中爱的距离。”
![]()
![]()
他把“如何开始”说得很实在:先出门。给自己定最低行动门槛——“快走十分钟也算”。把需要意志力的环节,变成不用反复决定的日常。他说:“先把出门这件小事做好。”又说:“固定时间、固定路线、固定同伴,仪式感是有用的。”
他也不回避那段有些阴霾的岁月。情绪的阴影里,他靠专业治疗,靠音乐,也靠走出家门这一步,一点点把生活拉回正轨。跑步不是药,但像一只节拍器:把作息拨回来,把强度拧回去,把专注聚起来。
谈到“怎么跑得像自己”,他给了一个音乐家的隐喻:“我在跑步机上背谱,按曲子的速度标记来定节奏。快板就快一点,慢板就慢一点;三十五分钟一首协奏曲,快—慢—快,身体和音乐就有了同一个呼吸。”他会看心率,会参考配速,但不被某一个数字牵着走:“不图快,不图强,我想长期可持续。”
他提炼的这套节拍哲学落到普通人身上,笔者的理解是四件小事:先出门:最低门槛也算数,别被心理门槛绊住;先秩序:睡眠、饮食、强度先稳住,再谈速度;先长久:用“周”“月”看训练,不和昨天的自己较劲;先人间:跑步是和城市重新握手、和他人互相点头打招呼的一小步。
“先人间”这一条,他说得尤其暖:“我特别相信问候的力量。在小区,我会主动同保安、环卫阿姨打招呼。十个人里有一个回以微笑,那就是小确幸。我们不是独美其美,是美美与共。”
![]()
孔祥东还未亲身参与过上马,但他看上马的角度,更像一个细腻睿智的观察者:志愿者、补给站、轮椅选手、清晨的街景……他觉得,马拉松是城市文明的标配;在热度之外,更该记住三个词——安全、秩序、长期。这和当下赛事强调的方向一致:循序渐进、科学训练、量力而行、平安完赛。
笔者想起海派作家常写的“日常之光”。今天,孔祥东没有摆出“励志宣言”,只有真情实感:从最小的一步开始,把节拍找准,其他交给时间与日常。“跑步不只是迈开双腿,是让我们重新张开热爱生活的翅膀。”孔祥东说。
本次活动由解放日报·上观城事频道、上马组委会和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原标题:《【上马加油站】孔祥东:跑步不只是迈开双腿,是让我们重新张开热爱生活的翅膀》
栏目主编:陈华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姚勤毅
评论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吧!